what I have learned from running
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 and you are the easiest person to fool.
Richard P. Feynman
我尝试过跑步,后来放弃了。当初放弃跑步,似乎就跟温度有关。去年十一月月份左右,开始跑步。可那时没能早起,也冷,我还得七点半左右出门上班。种种因素,就没跑多久。
现在呢,外部环境没怎么变,冷风该吹还是吹。变的是,我早起了,也不再七点半就出门上班。这两个因素一变,时间上就允许我早上按时按点穿上鞋、出门去公园,在公园跑上半小时。
从八月份开始跑,从室内快走开始,从只在平地跑,从每天十分钟,到现在是每天去公园,围着公园跑,跑上三十来分钟,大概五点五公里。
跑步教会我什么呢?
开始跑步以后,关于爱氏1情绪相关的观点,我的理解度又有提升。困难有两种,一种是物理困难、一种是想象困难。大多数时候,我不是被物理困难给难住的,而是被想象困难恐吓着、控制着。通俗地讲,人总是容易失去理性而不自知。
举个例子,还没开始跑,我的脑子里会自然出现跑步后的不方便。在没有爬坡之前,我也会有各种爬坡的困难。可实际上,这些困难都是不符合逻辑的——我都没有实际经历过这些事情,又怎么会提前知道这些困难呢?而且,这中间明明有很多可能性,而我怎么就偏偏认定某些困难一定会出现呢?没有道理的。一开始我也没意识到这些事情,是在跑步的时候想清楚的——原来爱氏说的想象困难是这么回事。
再举个例子,之前放弃跑步的理由是,早上冷风吹、也没时间去跑步。可事实上,早上没有那么冷,只是在刮风的时候,体感可能会骤降几度。其他的“冷”,都是想象出来的冷。“没时间”也没理由,那个时候我也能决定不再七点半出门上班。早上出门跑步这件事,只要穿上鞋、走出门,困难都会消失。到了公园,两只脚就会跑起来。
许多困难都不存在,是想象困难,是自欺欺人。就是,决定不做某件事时,我总能找到理由来说服自己——人最容易的还是自我欺骗。物理困难往往不是困难、有处理办法。
跑步还教会我两件事情:个体与环境的互动、坚持的作用。
爱氏说的环境,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,也包括非个体的其他人。跑步时,其他人就是环境的一部分,而你必须专注于你自己,包括呼吸方式、心跳速率、手势摆动、当前的体力状态等等。你必须专注于自己,在自己的实际情况基础上调整跑步方式。如果过于关注环境,比方说别人怎么跑、前方那位是不是美女之类的,那你就会开始混乱起来。脑子一乱,手脚跟着乱。环境是重要,比方说你前面有个人在散步,那你就得往边上跑一跑,这都是合理的。你的决策可以随着环境调整,但不能让环境控制你的决策。这是两码事。在跑步的时候,合理的做法是根据环境来调整行为,而不是让环境去操控你、控制你的行为。另外,如果环境实在不便于跑步,那就换个环境。
草原五班号称是班长的送葬场,可这对许三多没有影响。许三多该做什么就做什么,叠被子、修路,做有意义的事。环境对许三多的影响不大。这是合乎逻辑的。就你做一件事,如果总是将借口丢给环境,那么,这当然轻松、可对自己没有什么实际好处的。2
那什么是坚持?我之前认为,做一件事情,如果喜欢做,那就去做、用不着坚持。跑步之后,我才发现,这个想法是错的。坚持还是有道理有作用的。一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,你可能感受不到乐趣。可练习量到一定程度以后,你可能会慢慢体验到乐趣。那么,至少到这个时候你才知道自己到底是喜欢这件事,还是不喜欢这件事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就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。
为什么需要一定的练习量呢?随着练习量的增加,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也会增加。随着认识的增加,再做这件事情,它有机会给你一个正向反馈,包括成就感在内的正向反馈,然后会促使你去自愿或者说更加愿意去做这件事。这就表现为喜欢做这件事。正向反馈带来激情与热情,表现为喜欢与热爱。坚持的作用就是这个。
我还在跑。对我来说,跑步是认识自我、理解并应用某些事情的方式。我的自我认同包括 runner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