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

How I use my Notes Repository

我的思路受影响于 How I use Obsidian — Steph Ango

所有笔记不做分类,全部放在某个指定路径下。

原则

  • 使用卡片来做笔记。每一个 md 文件就是一张卡片。
  • 使用 vim 来编辑整理笔记文件。
  • 笔记仓库的根目录下存放四个子目录
    • diary:此目录存放日记文件,主要用于抄写每日的自我实现预言。
    • notes:此目录存放各种笔记和摘抄内容。
    • templates:此目录存放模板文件,如 Diary.md 等。
    • attachments:此目录存放附件文件,如图片、视频。
  • 笔记仓库的根目录存放七个 md 文件:
    • focus.md,用于记录跟踪当前要做的事情,数量不超过三件。
    • life formulas.md,人生的公式及其延展,是我对某些事情的理解之公式表达。
    • health.md,关于健康的想法与理解,是 life formulas.md 的延展。
    • money.md,关于金钱的想法与理解,是 life formulas.md 的延展。
    • relationship.md,关于亲密关系的想法与理解,是 life formulas.md 的延展。
    • meaning.md,关于意义的想法与理解,是 life formulas.md 的延展。
  • 文件查找:使用关键词来查找相关内容,而不是文件标题。findgrep
  • 文件命名:使用日期戳来命名笔记文件,其基础格式为 YYYY-MM-DD。例如,日记的文件标题为 2025-10-07.md,新增笔记的文件标题为 2025-10-07_1032.md。
  • 文件引用:文件引用时,只引用文件名称即可、不使用文件的完整路径。不用双向链接。
  • 自动化脚本:使用 noter.sh 来快速构建日记文件和新增笔记文件。

问题

  1. 为什么不分类笔记? 分类笔记需要精力,而我喜欢偷懒,因此放弃分类笔记。只是说,在笔记放到笔记仓库的时候,给笔记加一些注解说明。这些注解说明,可能是来源说明,又或者是纠错,又或者是个人理解。还有,每周回顾的时候,我也会重新查看相关笔记。也就是说,一张卡片笔记,我至少会翻看两次。翻看两次足够我整理相关笔记。

  2. 笔记仓库存放哪些内容? 主要是感兴趣的、对我有用的内容。从实际情况来说,一个人知识面再丰富,也不可能超过 AI 大模型。人和 AI 大模型的区别是,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内容。我认为整个互联网或者 AI 是在加速某个过程,就是将所有的知识库转化为“使用手册”——所有人的著作都是关于这个世界的“使用手册”,只是质量有高有低,且说明的方式与内容不一样。RTFM。因此,我只放个人感兴趣的、会时不时拿出来看的内容。

  3. 用关键词查找相关内容时,使用过的一些关键词没有找到相关内容,后来用其他关键词找到相关内容。这种情况怎么处理?即,大脑认知中的首选关键词与内容不匹配。 新建一张卡片,关联用过、但未找到内容的关键词与相关联的内容卡片。

  4. 重复内容的笔记怎样处理? 一般来说,留着就好。一张卡片笔记占用不了多少存储空间。后续用 grep 找到重复卡片的话,还应该添加说明,弄清楚怎么重复的、是否需要删除卡片笔记。

  5. 为什么不用 Obsidian? Obsidian 的功能越来越多,但我需要的功能就只有:做笔记、查找笔记。我甚至不需要 Markdown 渲染后的结果。Obsidian 过于臃肿,其他笔记工具也毫不逊色。那么,我只能转向 vim